12月2日下午,重庆科技学院面向2020级经管类专业约700名学生开展了一次考试模式改革试点——考试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考试占45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共有15个客观试题;线下考试占55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由4个计算题、1个论述题、1个证明题和1个非标准化答案试题构成。同时,还有3个本科专业的121位同学进行了免监考试点,开考前学生自主进行签到和诚信签约,考试全程无监考教师现场监考,线上考试结束后学生自觉将手机在指定位置存放后进入线下考试环节。
课程负责人李庆玉教授介绍,这是一次全新的高等数学考核方式改革尝试,概括起来就是“育才”“育人”两手抓。具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首先,提升课程学习挑战度。线上考试试题是由“超星学习通”从课程组教师前期自建的覆盖课程全部知识点的近3000道试题库中,根据已学知识范围随机组题考核,平均每个知识点对应有超过50-70个题目。学生依靠背公式、背例题的方式无法在这样的“海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使客观题也能发挥考察学生能力的作用,考试难度增加,倒逼课程学习挑战度提升。
第二,体现创新性、高阶性。一方面,考核方式体现创新性,将用手机作为在线考试工具,与平台一起探索“只限定考试时长,不限定考试开始时间”相对灵活的考试方式,逐步推动“随时随地学习”的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考试内容体现高阶性,在线下考试部分尝试非标准化答案的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打破了数学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传统观念,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第三,免监考推动课程育人。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深入挖掘“科学精神”“科学伦理”“诚信素养”等育人要素,同时以“免监考”的形式开展“隐性教育”。参加考试的学生需要完成“诚信考试签约”,再完成线上考试,然后,自觉把手机、参考资料、教材等放置在教室前排规定位置并自己领取试卷和草稿纸后,才开始进行线下考试。考试过程由参加考试的同学自我管理完成,在同学们中间刮起了一阵“自觉”“自律”“诚信”的学风。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介绍,这次考试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突发的事件,而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系列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积累和沉淀过后的一次新的尝试。自2018年起,学校实施了核心课程品牌化、通识课程在线化、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方式信息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课程建设五项工程”,立项建设了近300门以在线开放课程、案例式教学课程和项目式教学课程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特色课程。这使得老师们开展课程建设和改革逐渐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学校通过绩效改革和考核评价改革,将教师个人和二级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和成果纳入竞争性绩效、激励性绩效、个人和单位年度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激发了二级学院课程建设主体意识。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勇于“大刀阔斧改革”。2020年,学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的专项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课程建设和改革经验积累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又有100门课程获批立项。高等数学课程团队在教务处指导帮助下也开始了课程思政的专项建设。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科学精神”“诚信素养”等育人元素,并认真分析确定了“隐性教育”为原则的课程育人教学方式。这次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就是要通过考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养。
李庆玉教授表示,下一步将在更大范围内试点这种考试改革,特别是要在题库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实现涵盖不同难度的“海量”题库和覆盖所有知识点的“非标”题库,进一步支撑考核方式改革,倒逼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同时也要进一步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把课程思政做巧妙、做扎实。
据悉,自2018年起重庆科技学院《高等数学(经管)》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建设了《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覆盖教学大纲知识点的900余分钟微课教学视频、3000道线上试题、以及其它资料,先后在重庆工商大学、广西大学等100多所本科高校面向3万多名学习者开课;在8所大学跨校联合教师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在线交流26万多贴,超过3万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了课程学分。经过三年多线上教学实践,分别于2019年、2020年通过了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2018年起课程组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软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在7个教学班开展一年多实践,2020年11月,《高等数学(经管)Ⅰ》成功获批第一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近两年来,课程团队围绕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发表相关教改论文5篇,实施省部级重点教学改革1项,编写教材1部,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成果。“《高等数学》MOOC建设与创新应用”被评为重庆市2019年度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示范案例,课程教学团队中李庆玉、刘丽莎老师分别获得重庆市在线教学创新应用先进典型、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先进典型,课程建设经验在全市高校范围内宣传和推广。